生物技术专业介绍

发布时间:2025-06-11作者:文章来源: 浏览次数:

生物技术专业介绍2025版

赣南医科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开设于2010年,为四年制本科理学专业,至今已招生14年,现有在校生373人。专业凸显生物学与基础医学交叉特色,以厚基础,重融合,强能力,求创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,以生物科学、基础医学以及生物技术课程为主干学科,旨在培养系统掌握生物与医学基本理论,具有生物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思维,拥有生物医药卫生产业研究及开发相关技术,能够适用生命大健康产业开发的高素质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。专业组建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,有专任教师21名,其中45岁以下教师16人;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2.9%,博士学位教师占比95.2%11人有海外经历;博士生导师3人,硕士生导师19人,双师型教师9人,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、井岗特聘教授、江西省金牌硕士生导师、赣州市苏区之光领军人才各 1人。专业设有专属实验平台,建设经费逾千万元,拥有微滴式数字PCR、流式细胞仪、倒置荧光显微镜等仪器设备,在各级研究院所、生物技术及检验诊断公司建立了专业实习点。学生毕业后可报考生物学及基础医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生,亦可在与生物医药相关的科研院所、公司企业、高等院校从事科研、教学、技术及管理工作。目前已有毕业生共310人次,109人考取硕士研究生,其中46.8%考取985院校,2024届学生考研录取率达44.9%。其他学生主要就职于医院、研究院所、生物科技公司等,专业整体就业率近90%


生物技术专业优秀校友

邹海林,2017届生物技术专业。他在科研上潜心自己研究领域,怀着对科研工作的满腔热忱和执着追求,首获“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”。已发表SCI论文14篇,其中以第一作者/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7篇。截至目前,已主持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,主持2024年深圳市基础研究面上项目1项,参与国自然重点项目1项、国自然面上项目3项、省市级项目2项,获得2024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、2024年中山大学校长奖学金等荣誉。目前正在中山大学进行博士深造学习。

袁河兰,2020届生物技术专业,2020年9月开始在中山大学攻读基础医学硕士,2023年6月顺利毕业。在硕士期间,她致力于神经生物学的前沿研究,发表了三篇SCI论文。《Multiple calcium channel types with unique expression patterns mediate retinal signaling at bipolar cell ribbon synapses》发表于《Journal of Neuroscience》,对不同类型钙通道在视网膜神经信号传导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,揭示了其在视网膜神经传递中的关键角色。《Glutamate transporters EAAT2 and EAATs differentially shape synaptic transmission from rod bipolar cell terminals》,探讨了谷氨酸转运蛋白如何调节视网膜神经元的突触传递,为神经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。《Comprehensive Characterization of a Subfamily of Ca2+-Binding Proteins in Mouse and Human Retinal Neurons at Single-Cell Resolution》将焦点放在钙结合蛋白在视网膜神经元中的分布与功能,进一步推动了单细胞分辨率下神经细胞研究的进展。在学术奖项方面,她连续三年获得中山大学奖学金。2023年7月,她顺利进入赣州市人民医院实验室工作,继续从事基础医学研究,参与实验平台的建设与管理工作。在工作中,她严谨细致、尽职尽责,不仅为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贡献了力量,还积极带教学生,帮助培养年轻的科研人才。她的努力和贡献得到了领导的一致好评。



 

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:招生工作网